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广东省地方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地方志工作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请问有没有知道在哪里可以下载到《中国地方志丛书》
1、可惜前面朋友回答的地方志资源都失效了,无法下载了,
2、中国方志丛书是由 *** 成文出版社编辑的,出版时间为:1966年至1970年、1947年至1976年、1983年至1985年,一共影印5359册方志。明清以来,方志成为地方官参照施政的要览。若说依据方志便能了解该地的全情,未免过于夸张,所以研读方志只能说有助于了解一地的过去情况,提供历史专题研究的翔寮资料,
3、全国最全方志丛书大合集《中国方志丛书》一千七百二十九册约58G,内容比较大,
4、《中国方志丛书》前年我在古籍阁中所下载到的全部地方志书籍,刚才我又看去了一下,现在依然可下载到
5、一共一千多册,字数有限我只展示部分省份的目录吧
6、│ 001河北通志稿旧志源流关隘考(全)
7、│ 030束鹿县志(五志合刊)(1-2)
8、││ 003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2)
9、││ 017朝邑县幅员地粮总说(全)
10、│ 094二十七府州县屯卫赋役金书(1-2)
11、│ 106中部县志(黄陵县志)(全)
12、│ 042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1-2)
二、在事业单位 *** 中 *** 史地方志部门怎么改
1、 *** 史研究室和地方志办公室合并。
2、2018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福建省机构 *** 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福建省委办公厅、省 *** 办公厅印发《福建省省级机构 *** 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各项 *** 任务落地见效,福建省委 *** 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成立。
3、 *** 宣城市组建市委 *** 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将市委 *** 史研究室、剥离行政职能后的市 *** (市档案馆、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市地方志馆)的职责整合,组建市委 *** 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作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保留市档案馆、市地方志馆牌子。
4、不再保留市委 *** 史研究室,以及单设的市 *** (市档案馆、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市地方志馆)。作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
5、一、是将省委 *** 史研究室与省地方志编纂 *** 会整合,设置省委 *** 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作为省委直属事业单位,相当正厅级。
6、二、是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实行政事分开。今后,除行政执法机构按 *** 部署推进 *** 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7、《实施方案》明确同步实施省属事业单位划转调整,根据部门职责划转情况,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职责划出部门所属相关事业单位及人员、编制划转给职责划入部门。
8、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要求 *** 后再调整隶属关系;其他事业单位应随主管部门调整,相应调整单位名称;划转后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单位,相应整合机构、精简编制。
9、继海南机构 *** 方案获 *** 批准后,山东、福建、江苏、广东四省机构 *** 方案也相继获批。机构 *** 后,海南设置省级 *** 政机构55个;山东省级 *** 政机构60个,福建省级置 *** 政机构60个,广东省级置 *** 政机构59个。
10、(一)《海南省机构 *** 方案》中,对于所属事业单位 *** 要求如下:
11、调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全面梳理各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按照 *** 政机构撤并组建和职能调整情况,同步调整相关事业单位隶属关系。
12、同 *** 政部门“三定”规定起草工作同步推进,全面清理省直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划归主管部门或职能相近的行政机构,并写入行政机构“三定”规定。坚持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为行政部门内设机构的从严控制。
13、其他类别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只进行必要的划转、更名和整合。
14、(二)根据《福建省省级机构 *** 实施方案》的要求,在事业单位 *** 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5、一是将省委 *** 史研究室与省地方志编纂 *** 会整合,设置省委 *** 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作为省委直属事业单位,相当正厅级。二是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实行政事分开。今后,除行政执法机构按 *** 部署推进 *** 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16、此外,《实施方案》明确福建省同步实施省属事业单位划转调整,根据部门职责划转情况,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职责划出部门所属相关事业单位及人员、编制划转给职责划入部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要求 *** 后再调整隶属关系;
17、其他事业单位应随主管部门调整,相应调整单位名称;划转后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单位,相应整合机构、精简编制。
18、《福建省省级机构 *** 实施方案》明确,要强化省委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和 *** 内法规,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坚决防止条条干预。
19、规范管理合署办公机构、 *** 机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和派出机构。议事协调机构一般不单设办事机构,临时机构在任务完成后及时撤销。清理不规范设置的机构和配备的职数,根除 *** 机构实体化、“事业局”等,不再设立挂靠机构。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宣城市委 *** 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省委 *** 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三、东莞地方志的东莞历代编修县志
(元)郭应木修陈庚纂元皇庆壬子(1312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
郭应木,资州人,判官。庚,东莞人。咸淳甲子乡贡进士。
是志既佚,存皇庆癸丑正月郭应木序。宋元东莞县,旧为宝安县地,此用古县名。明正统陈琏序云:“元皇庆壬子,摄事资中郭居仁嘱邑儒陈庚纂辑成编,曰宝安志,简核而当。后板毁于兵燹。”
(明)庄恭陈义纂明永乐初佚见《阮通志.艺文略》
《周志》:恭,字克敬。洪武丙子举人,官丰城教谕。恭、义皆邑人。
正统陈琏序云:“永乐初,邑人上林教谕庄恭,与邑人陈义访得旧本,续而修之。第纪载疏略,览者病焉。”
(明)周式修陈琏纂明正统7年壬戍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周式,江西人,正统三年任县丞。
正统四年,陈琏致仕归,邑丞周式延聘纂修县志。于是询之耆老,搜诸遗佚,一本元皇庆壬子旧志,增入明代 *** ,文武、公署、事迹,与夫晋绅诗文,萃而成编。适罹兵革,而未镘梓。是志只存正统七年壬戍夏六月陈琏序。
(明)吴中修卢祥纂明天顺八年甲申(14 *** 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残存卷1-3,书中“国朝”两字剜改为“明朝”,当是明刻清印,《中国地方志综录》著为“重刊天顺八年本”。《阮通志.艺文略》:佚
吴中,江西平乐人,进士,天顺五年任知县。卢祥,邑人。
此志是以正统陈琏所纂旧稿为蓝本,厘正重修之,稿凡三易,五阅月而后成。
(明)刘存业纂修,明 *** 十七年甲子(1504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
存 *** 十七年甲子七月刘存业序,略谓:天顺志修后至 *** 甲子,又历四十余年,板刻散亡,篇帙残落,晋江陈宁以进士来宰是邑,延存业纂修邑志,记山川、道里、户口、顷亩、物产、吏治、风俗、人才等。
(明)乔诰修谢邦信纂嘉靖四十一年壬戍(1562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存嘉靖四十一年黄佐序是,志是在修《广东通志》时,檄各县上缴邑乘重修的。
(明)孙学古修陈士俊纂佚见 *** 《东莞县志》,存陈士俊序《阮通志.艺文略》未载
(明)汪运光修张二果纂曾起萃重修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清抄本
汪运光,江南歙县人,进士,崇祯七年任知县。二果,邑孝廉。
是志纂修,历时五年,张二果为总裁,曾起萃订证。其凡例云:其事纪始自帝尧,仿万历《广东通志》例,其地舆、学校、赋税则较旧志为略,而官师、名宦则较前志为详,外志亦仿《通志》例新增贪酷一项。是志之特点,记载了东莞明代少数民族瑶族资料,此资料后志失载,直至 *** 陈伯陶修邑志,始将此资料补入。为海内孤本。
(清)郭文炳修李作楫张朝绅纂清康熙二 *** 己巳(16 *** )日本内阁文库藏
郭文炳,直隶蠡县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任。
郭文炳序略云:“文炳下车,会逢圣天子特别史馆纂修大一统全书,诏徵天下郡国新志,炳仰承宪檄。”以崇祯己卯志为基础,补以五十余年事迹,自地图、沿革以及人物、艺文、称名取类、皆所以志。
是志修道光《广东通志》时见存。
(清)周天成修邓廷喆陈之遇纂清雍正八年庚戍(1730年)修成、刻本,雍正十年序,天津图书馆藏故宫博物院藏本为雍正刻乾隆印本
周天成,江南上元人,举人,雍正四年任知县。
雍正八年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廷邑人邓廷喆等九人开局纂辑县志,自康熙己巳迄于雍正庚戍,增补四十余年史事,四阅月而告竣。其卷帙品目,悉仍前志。取材于旧志、补缺芟芜、补其所未逮,事核而词雅,视旧本增十之四。
(清)彭人杰修黄时沛纂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东莞县署刻本省城存古堂承刊叙事至嘉庆二年续志2卷(清)范文安修嘉庆四年巳未续修,仅及人物、艺文两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
《中国地方志综录》作:彭人杰范文安修黄时沛纂嘉庆三年刊本东莞县续志2卷嘉庆三年后近代印本
彭人杰,江西庐陵人,监生,乾隆五十九年任知县。
嘉庆二年,邑令彭人杰聘黄时沛为总纂,设局重修邑志,“乃取前志,芟其冗蔓,订其讹阙,于事为因,于义为创,属草于仲夏,七阅月而告成,事增于前者十之四,文省于旧者十之二。”续志之体例,一依“彭志”。
此志是乾隆修《四库全书》以后纂修的,因此将前志中的人物及著作有属禁毁者,悉抽出,其志例云:“向查办遗碍书籍时,府县志皆奉文铲削。今于列传、 *** 中删除净尽,遵功令也。”东莞南明抗清人物及清初具有反清思想的著作家不少,此志汰删之不收,其志例云:“人物细为增删,凡所厘正,悉以明史。”修成后,邑人意见很大,因作续志,专补人物,艺文2册,请邑令范文安的剞劂并行。
此志与他志不同点,物产一门听收之品类,皆以本县之特产,或他县亦有,而属较珍贵者,一般常见,又属各县所共有者,概不录,只录其瑰异者,故物产只记鱼冻布、盐、荔枝、鲥鱼、紫石英、密香纸等共二十种。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为报纸本,字迹漫漶,并有缺页,系 *** 重修邑志时,将原版重印。
(清)何仁山纂见《陈志.采访册》
(清)邓蓉镜纂见《陈志.采访册》
(民)陈伯陶纂修民十年辛酉(1 *** 1年)修成民十六年丁卯(1 *** 7年)东莞养和书局铅印本叙事至宣统三年七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
陈伯陶,邑人,清光绪 *** 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国史馆总纂,擢江宁提学署江宁布政使。辛亥 *** 后,隐居九龙,以著述终身。
乙卯(民四年)邑人议修志,从沙田公产拨出经费,以陈伯陶为总纂,迁志局于九龙,仿阮元《广东通志》及南、番诸志例,重为纂辑,历六载方成。
前志体例未尽善。乃博行采访,详加徵引,典核详赡,远胜旧志。因《彭志》过于简,因此,有关嘉庆以前史事,徵引了明本《卢志》残本、《张志》旧本、及《古今图书集成》所刊广州府志内纪东莞事,明以前事,悉行采录。而《周志》整饬详赡,故援引独多,并参考了《阮通志》、《戴府志》及他省方志中有载东莞人物治绩者。以三种志稿为蓝本:一、邓淳《东莞志草》(是道光修《阮通志》时纂修上缴的稿本,《阮通志》称为《东莞志草》);二、何仁山纂《东莞志稿》(是同治修《戴府志》时,辑呈志局的);三、邓蓉镜纂《东莞县志稿》(即邓蓉镜光绪末致仕后所纂者)。
此志较前志(即《彭志》)不同之处:1、参考图书及采访资料(采访费时三年)丰富,广为徵引,注明出处,其有差错者,则加考订,予以按语。2、采用陆军测量局新图。3、人物传,特别是明代东莞人物,博考群书,证以状、志、家传,人物比旧志增多,而且详细,且可订正史之误。4、艺文处理较好,专载书目,分经史子集,并录序语附注于后,其诗文分归各类。其记载清末兴学堂,废科举,设铁路,办实业及其他新政,均甚详明。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处理明代东莞人物方面,敢于打破框框,针对《彭志》“明代人物,悉依《明史》。”这一义例,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明史》列传撰修人万季野有局限 *** ,一是受当时 *** 阶级文网的影响,时事多忌讳;二是广东边远,上送的志书、状、志、家传不多、参考材料不足,致使明代东莞人物不少未收入《明史》列传,如袁督师(崇焕)诸人并未及之。因此,对明代人物传,作了考证与补充。
( *** )李仁荪编著,散见于 *** 三十五年至三 *** (1946-1949年)东莞《 *** 报》、《平报》连载,时值莞邑解放,书未成。
李仁荪,东莞人,广东公 *** 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东莞私立明生中学校、 *** 知行中学校教员,东莞翰香小学校校长,广东省文献 *** 会顾问,东莞县文献 *** 会主任 *** ,东莞县修志局主任专员,东莞县参议会参议员等职。
由东莞县志编纂 *** 会编写,得到中山大学历史系杨荣国教授及十多位师生的协助编成,1958年脱稿。该志是第二次修订稿,是编纂 *** 会根据初稿和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后修订的。
——摘自《东莞县志要录》东莞市档案馆编印
关于广东省地方志和地方志工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