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太华胜景是什么地方的一些知识点,和太华胜景是不是华山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的三山五岳是指那几座山,它们分别坐落在什么地方
(1)是指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喜马拉雅山脉( *** *** 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昆仑山脉(玉帝居庭玉京山、嫦娥奔月)、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女娲炼石补天);
(2)是道教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
(3)今人所喜欢的三座旅游名山:黄山、庐山、雁荡山。
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位于山东 *** 。
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
山西恒山,原名高是山、玄武山、崞山,后附会北岳恒山故事,明后期建北岳庙,清顺治被定为北岳。
河北恒山,明代以前北岳,今大茂山,亦名恒山、常山、玄岳、神尖、毋恤台、神仙山等,位于河北省阜平县西北70里,海拔19 *** 米;北岳庙在曲阳。
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偃师、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三山五岳遍布华夏大地,或绵延千里,或高耸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险峻。
三山是华夏远古传说之地;五岳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山五岳
二、太华胜景 *** 在哪里
1、太华胜景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玉泉路南段华山风景名胜区瓮峪景区内。这一景区以华山为核心,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因其险峻著称于世,被誉为“奇险天下之一山”。
2、华山景区内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历史丰富。太华胜景作为其中一部分,集中展现了华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山峰陡峭,云雾缭绕,仿佛仙境。沿途的古老寺庙、碑刻等人文景观,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3、太华胜景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是道教、 *** 和儒家文化交汇的地方,众多古建筑、寺庙和碑刻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美景,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4、此外,太华胜景还提供了多种旅游活动,如徒步登山、索道游览、摄影等,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体验这里的美丽和神秘。无论是寻求 *** 的年轻人,还是喜欢宁静的中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
5、总之,太华胜景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旅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 *** 景区,是游客体验华山美景和文化魅力的绝佳之地。
三、三山五岳是指那几座山,分别都坐落在什么地方
三山:古为蓬莱、方丈、瀛洲;后取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 *** 2;东岳泰山 *** 2;南岳衡山 *** 2;西岳华山 *** 2;北岳恒山 *** 2;中岳嵩山
三山传说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然而,另有一说为: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嵋山。目前国际上大部分认可的是之一种说法,因为峨眉 *** 身是四大 *** 名山之一,一般不把它重复列为三山之一。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之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奇。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 *** 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之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江西庐山庐山(Mount. Lu)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 *** 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297公里,距温州68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之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东岳泰山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之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 *** 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 ***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 *** 、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 *** 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历 *** 石 *** 0余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城子崖遗址、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 *** 塔、九顶塔、冯玉祥墓,唐大观峰石刻,北齐经石峪金刚经,被 *** 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华山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 *** ”。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
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华阴县,为五岳之西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雄踞关中平原东部 *** 豫三省交汇处,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 *** 左臂变成的。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
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是五岳之南岳,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
北岳恒山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 *** 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
恒山,又称恒岳,位于山西浑源县。恒山别名常山。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历来称为北岳。秦朝时“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尔雅》也称:“恒山为北岳”。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曲阳知县田兰广重修北岳庙竣工,他在撰写的《重修北岳庙之碑记》中说:“大茂在邑之西北,崔蛲截粜,巍然见百里之外”。等等此类记载颇多。
《三家注史记》卷二云:“孔安国曰:‘正义《地理志》:恒山在定州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也是这样记载大茂山和恒山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解释:“大茂山在河北阜平县东北70里,接曲阳县界,即恒山之巅,五岳之北岳也。一名神尖石,又曾名常山”。此番解释,虽然是今人沿用古书的说辞,但也说明一点,是对恒山历史的一种认可。
《辞海》载:“恒山,古山名,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唐宋一名大茂山”。辞海的解释虽然笼统些,但还是指出了,唐宋时期恒山的另一名称为大茂山,并与其它字典相互印证。
《 *** 词典》称:“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与山西接壤处,……明定山西浑源县之玄武山为恒山,清开始祀北岳于浑源,此后曲阳之恒山通称大茂山”。此解释对恒山和大茂山的关系与界限有些模糊不清,时间的划分也有出入,但有一点可取:曲阳的恒山通称大茂山。
20世纪80年代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载明:“自春秋时期起到明朝早期,北岳恒山一直在河北曲阳和涞源之间,也曾称常山、大茂山;明朝后期和清初,恒山才标注在山西浑源”。“大茂山”为北宋和辽的界山,曲阳、飞狐分属北宋、辽。当时的恒山山脉称为常山山脉,其中“倒马关”还出现在金朝的版图里。北岳庙内还有一块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保留下来的《北岳恒山图》碑刻,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图描绘了北岳恒山的区域范围,以及河流山脉分布情况及曲阳城的部分地理情形。
还有诗人元好问证大茂山为北岳的诗句:“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扑未散真巧存”。诗人对于恒山的描写,他们大多使用形象思维,认为“山为地之胜,山为地之灵”。有了胜灵之山的蕴育,也就有了“人杰地灵”之说。由于山有灵 *** ,古人信然,所以好山之人多将其引为知己。
而现今山西浑源的恒山,原本名叫玄武山,在战国、秦汉乃至魏晋一直名“高氏山”,或“高是山、崞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深入考察,在《水经注·滱水》中准确地记载:“高氏之山,滱水出焉。东经嘉牙川,川有一水南来注之,水出恒山北麓……滱水又东迳倒马关……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滱水兼纳恒川之通称也。即《禹贡》所谓恒卫即从也”。书中记载的滱水(今唐河)出代郡灵丘县西北高氏山,而这个高氏山就是现在的唐河发源地。所以,高氏山并非恒山原名。在此我们注意到《水经注》的记载,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只是游览风景,而是在进行地理考察。文章重在介绍地势地貌,科学 *** 与文学 *** 相结合,不仅是真实地记录,而且语言优美,对后世山水作品的散文影响深远。
梁勇先生在《再论北岳恒山地望及其历史变迁—兼与王畅 *** 商榷》一文中指出:宋辽对峙时期,古恒山成为战争要地,北岳的一系列标志 *** 人文景观丧失殆尽,加上恒岳主峰距离北岳庙尚有百里之遥,官员祭祀只到北岳庙而不到恒山,金代析曲阳北部置阜平县后,北岳恒山与北岳庙分属不同县份,导致人们对于北岳恒山的淡忘
中岳嵩山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嵩山古称外方,又称嵩高,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以嵩山位于 *** ,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嵩山风景名胜区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三岳寨、白沙湖六大景区组成。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491.7米,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嵩山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2010年位于嵩山地区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理念被全世界认可
四、号称西岳的华山,景点特色是什么
1、西岳华山的景点特色是奇特壮观与险峻。
2、华山的景点特色之一就是风景奇特壮观。华山是五岳之首,海拔很高,站在山顶就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正是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华山上看日出也成了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至于看日出的地点,更好是选在华山东峰的朝阳台上,那里视野开阔。清晨站在高高的朝阳台上,你会看到无数的金光从云海中倾斜而下,像一幅美丽的动态画卷呈现在眼前,让你感受道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之处。去过华山的人都说:“名山者必登华山,登华山者必观日”,由此可见华山的日出是多么的受人喜爱。可以说日出时刻是华山一天当中最辉煌也是最壮观的时刻。
3、华山的景点特色之二就是险峻。其实华山景色整体都很险峻,但最能体现其险峻的地方还是华山索道。索道全长有一千多米,从山脚一直延续到了山顶,这些弯弯曲曲的索道,穿行在绝壁峡谷之间,上下的落差将近有800米,十分的壮观。最惊险的是栈道只有一侧有铁索,另一侧是完全悬空的,行走在栈道上,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4、华山上还有一段绝壁险道,位于高高的悬崖之上,上凸下凹,无法看清脚下的路,走到这里,必须要紧紧的抓住绳索,左右翻转身体,才能够通过,而且这里也不能算是路,只是在石头上凿的脚窝和石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