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哪朝古都?杭州古都哪些朝代

牵着乌龟去散步 杭州 6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杭州是哪朝古都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杭州是哪朝古都以及杭州古都哪些朝代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杭州是几朝古都
  2. 杭州是几朝古都都是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3. 杭州古都的历史沿革
  4. 杭州是哪六朝古都

一、杭州是几朝古都

1、杭州是两朝古都,经历了五代十国吴越国和南宋两个朝代。五代时的吴越国,即907年~978年,在杭建都。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最确切的称呼,只有一个,即“南宋故都”,杭州有着“人间天堂”、“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美誉。

2、唐朝末年,钱王钱镠所建。疆界以今浙江省境为中心,建都杭州,最盛时有13州1军86县之地,北起苏州,南抵福州。南宋虽然偏 *** 方,但是也历经了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其实在宋朝,杭州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城市了。

3、杭州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北纬30°16′。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城市 *** (零千米标志)设在上城区紫薇园坐标 *** 。

4、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物产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

5、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杭州市

二、杭州是几朝古都都是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杭州市两朝古都,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种植 *** 、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杭州蚕桑、西湖龙井茶闻名全国。全市森林面积1635.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 .77%。

国家一级陆生野生动物有10种,二级 *** 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18种。矿产资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属和金属矿床。临安、昌化出产的鸡血石,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三、杭州古都的历史沿革

1.杭州的历史沿革

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之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属吴国的吴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 *** 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

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 *** )废郡为州,“杭州”之名之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

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一度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西府于杭州。当时的西府杭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

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 *** 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 *** 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艮山门。

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

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在北宋时,杭州实际管辖两浙西路。

淳化五年(994年),改军号为宁海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 *** ),著名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

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

绍兴八年(1138年)定行在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 *** 。

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

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县)。

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

城墙周围十里,南至今开元路,北靠 *** 路,东临中山中路附近,。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考古发现表明,5万年前就有智人“建德人”在今杭州市地域建德李家乡一带活动。2001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考古发现,约8000年前的 *** 早期,萧山已有人类活动。从 *** 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杭州有5000多年的历史。

秦 ***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钱唐县、余杭县,属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 *** )始称杭州。

五代时的吴越国(907年~978年)在杭建都。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赵构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 元年(1912年)2月,以钱唐、仁和县地并置杭县。 *** 16年(1 *** 7年)5月,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杭州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浙江省省会,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被国家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从“余杭”到“钱唐”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之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 *** 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 *** ,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 *** )废郡为州,“杭州”之名之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 *** 9年)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年)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3)吴越国的国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 *** 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 *** 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吴越三世五王都笃信 *** ,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4)南宋时的京城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 *** ),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

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 *** )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 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 *** 十六年(1 *** 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 *** 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杭州文化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家乡的 ***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 *** 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为杭州留下了一篇篇光耀千古的华章,构成了“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5处。

80年代以来,杭州陆续建成了 *** 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 *** 博物馆、张 *** 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面向新世纪,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建设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

2200年的建城历史蕴育着长达223年的吴越、南宋王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元代)赞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扩展资料:历史沿革:杭州乌龟洞遗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属“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钱江新城钱江新城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囯、越囯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囯,后属吴囯,越灭吴后,复属越。

战国时,楚囯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之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汉书地理志记载:钱唐,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三国、两晋、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 *** 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四、杭州是哪六朝古都

杭州是古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吴越与南宋都在此建都

早期有四大古都的说法,四大古都指洛阳、西安、南京、北京。

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封和洛阳、西安、南京、北京一起并称为五大古都。

杭州是哪朝古都?杭州古都哪些朝代-第1张图片-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杭州和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一起并称为六大古都。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安阳和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一起并称为七大古都。

4.二十一世纪初郑州倡议申报中国第八大古都,安阳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郑州一起并称为八大古都。

1、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2、西安:十朝古都(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3、安阳:七朝古都:(商朝,后赵,前燕,冉魏,南燕,东魏,北齐)

4、开封:七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朝)

5、北京: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

6、南京: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宋、萧齐、萧梁、陈)

7、杭州:五代十国中的吴越与南宋在此建都

8、郑州:五朝古都(黄帝,夏,商,郑,韩)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杭州是哪朝古都和杭州古都哪些朝代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杭州 古都 朝代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