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622事件 最近杭州发生的大事

牵着乌龟去散步 杭州 11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杭州622事件,以及最近杭州发生的大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求南明史战争大事年表
  2. 温州文化常识
  3. 浙江嵊州怎么样

一、求南明史战争大事年表

1、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 *** *** 的统称。包括弘光 *** 、隆武 *** 、鲁王监国、绍武 *** 及永历 *** ,前后共历18年。

2、弘光 ***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 *** 4)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 *** 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 *** 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 *** 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 *** 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 *** 覆灭。

3、隆武 ***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 *** 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 *** 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 *** 灭亡。

4、鲁王监国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 *** 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 *** *** ,热中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 *** 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5、绍武 ***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 *** 仅存41天。

6、永历 ***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 *** 。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 *** 得以生存下来,支撑 *** 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 *** ,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朝政 *** ,统兵将帅专横跋扈,朝廷中宦官专权,朋比为奸,内讧激烈。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3路进攻贵州,年底进入云南。大西军精锐损失殆尽。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 *** 。 *** 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 *** 覆灭。

二、温州文化常识

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

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 *** 、 *** 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

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3、吃巧食。

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

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扩展资料: 1、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2、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温州市 *** 普查,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

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 *** 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78项,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 *** 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州。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 *** 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

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 *** 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

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 *** 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 *** 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 全国首位。

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 *** ,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 *** 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 *** 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

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

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

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 *** 的灰***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 *** 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 *** 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 *** 变迁的重要动因。

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形成良 *** 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

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俗称“擂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更大重约3公斤, *** 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 *** 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 *** 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 *** 净净迎春。

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 *** 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 *** 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之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有的还延至农历正月十五。上世纪50年代以前,拜年的礼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故称“纸蓬包”。

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如今,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已不局限于红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款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1、三朝。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 *** 、 *** 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1、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2、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温州市 *** 普查,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 *** 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78项,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 *** 人。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

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 *** 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 *** 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 *** 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 *** 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 全国首位。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 *** ,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 *** 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 *** 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

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 *** 的灰***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 *** 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 *** 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 *** 变迁的重要动因。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形成良 *** 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 *** )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

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

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

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

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辛亥 *** 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 ***

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 *** 区, *** 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 *** 区、第八行政 *** 区, 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 ***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 *** 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

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

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

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瓯剧是地方剧种,以唱正反乱弹腔为主,有兼有昆曲、高腔、徽调等多种声腔,因流行在温州地区,故名“温州乱弹”,建国后改称“瓯剧”。永昌堡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王叔果、叔杲等倡议兴建,在抗倭中起御敌保卫作用。城址在今瓯海区永昌镇新城村。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45米,高8米,基阔4米余。内外壁用块石斜垒,中夯杂土。城外环绕护城河,城内凿二渠,引河水人城,贯穿甫北。甫北两端各设二水门,置水闸防卫,河渠上架设小石桥5座。堡内民居栉比,商铺井然。除西面和东面南部城墙残缺、东城楼早毁以及城垛被 *** 外,其余尚完整。1982年以来,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城楼已经修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 *** 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 *** 、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书。详情-->

文天祥祠原名宋丞相文信国公祠,位于今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东首,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纪念 *** 建筑。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庐陵县(今吉安县)文山村人,故称文山先生。更多内容-->

温州历来以商业繁荣著称。远在两宋时,温州的贸易活动已十分活跃。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温州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和开展海外贸易。"一片繁华海上头"(南宋杨蟠诗)。"繁华依旧小杭州"(清郭钟岳词)。说明温州曾是著名海滨城市。清时较大的商业有南货、广货、中 *** 、酱园、当铺、钱庄、银楼等。店家牌号多以恒、裕、源、泰、丰、昌、宁等吉祥字命名。温州人善于经商的传统,一直继承至今。

温州地处浙东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 *** 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她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地区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地区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温州市现辖三区(鹿城、龙湾、瓯海)、两市(瑞安、乐清)、六县(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

温州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更高峰。山脉之间,溪流奔腾,大都由西向东注入东海。主要河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瓯江为浙江第二大河,左纳楠溪江入海。

温州属 *** 带海洋季风润湿 *** 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气温16.1~18.2摄氏度。 *** 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因此,来温州的更佳旅游时间为一年四季。既便是梅雨季节,雨中游雁荡也别有一番风味。

温州不仅以“商贸”城市闻名遐迩,其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现拥有雁荡山(温州雁荡山、南雁荡山、中雁荡山)、楠溪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麂列岛、乌岩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岩、瑶溪、洞头、滨海玉苍山(玉苍山公园)、百丈漈、寨寮溪、泽雅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八个市级风景区,还有众多的森林公园和文物古迹。

雁山云影,瓯海潮踪,楠溪胜景,百岛风光,玉苍石景,百丈飞瀑,寨寮风情,承天氡泉,孕育出璀灿的瓯越文化,使得温州更加深沉,更为神秘,更有内涵。

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温州机场已开辟42条国内航线,并开通了与 *** 、 *** 的地区航线。温州火车站旅客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温州港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 *** 天然良港,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

温州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大部分在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从事餐馆业、皮革业、服装业等。在温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畲族,其次是***,此外还有壮、苗、土家、侗、满、布依等民族。

位置: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是浙南 *** 、文化、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南接福建省,西连丽水市,北通台州市。

区划:现辖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及瑞安、乐清、永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洞头八个县(市)。

由温州博物馆、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温州民间文艺家协会、温州迈斯文化发展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温州民间工艺精品展,历时一个月,终于 *** 落下帷幕,并评出了“迈斯”杯观众最喜欢的温州十佳民间艺术品。

温州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瓯绣、瓯塑、彩石镶嵌、石雕、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砖雕、彩塑等都是更具瓯越地域特色的艺种。

千百年来,温州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同的艺术领域用不同的方式将其充分表现出来,江海吐纳,有容乃大,方有今日之蔚为大观。这次借助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东风,为温州民间工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绝佳平台。

展览从一开始就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先后收到来自全市各县(市)各艺种300多件展品,参展种类、作品之多为历年所少见。引起温州及省内外的众多传媒的关注。

同时,一些外国朋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展厅里不时可看到不同肤色的观众。据统计,仅10月1日一天来参观的人数就达6000人。

整个展览期间,累计接待观众3万人次。“迈斯”杯观众最喜爱的十佳工艺精品活动也开展得非常顺利。

所收到的大量选票中,参与的观众基本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 *** 人数居多,从事的行业有工人、农民、教师、军人、公务员等。所收到的选票最远的来自黑龙江,年龄更大的是76岁,参与评选群众之踊跃以及重视程度,均超出举办者的预想。

在入选的十佳作品中,更具温州民间工艺特色的艺种几乎都名列其上,它反映出温州传统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瓯绣瓯绣始于唐宋,为我国六大名绣之一。

古时温州少女“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具有刺绣的优良传统。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开始设立专业绣铺,后以庄竞秋为 *** 的温州画家参与创作,使民间服饰品逐渐向装饰品和观赏品发展,并出口欧美及南洋各地。

瓯绣以构图精巧,绣法严谨,运针纤巧,色彩鲜明而著称。不少佳作被选为国家级礼品,多次参展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1年瓯绣被浙江省列为重点保护艺种。瓯塑瓯塑,又称“油泥塑”。

它将绘画、浮雕和泥塑融为一体,用富于可塑 *** 的五彩油泥堆塑 *** 物、山水、风景、花卉、兽禽等,色彩缤纷,瑰丽夺目。建国后,瓯塑从单色发展为彩色,并创作出诸如挂屏、屏风、台屏、壁塑、案头摆设等新产品。

*** 作品《韶山》、《西湖天下景》、《飞天》以及《国外庄园》等享誉国内外。石雕石雕以叶蜡石为原料,是“浙江三雕”之一。

早在唐代,温州就有人从事这门艺术。因材施艺,依色取巧,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瓜果、 *** 鱼虾、寺院亭台等造型。

近年来,工艺师还采用鸡血石、巧色石等珍稀石料雕刻大型作品,很有艺术价值。黄杨木雕黄杨木雕为浙江著名的“三雕”之一。

清末,永嘉艺人朱子常把木雕人物从龙灯装饰改变为 *** 的案头工艺品,表现手法简练含蓄,自成一家。1 *** 5年葛雨亭、叶阜如、朱子常等14人,开设永乐雕塑工局,从事生产经营黄杨木雕等工艺品。

建国以后,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如王凤祚、叶润周、陈志云、王笃纯、高公博、虞金顺、王笃芳、虞定良等 *** 级的艺术人才。作品频频在国际、国内重大展览上获奖。

笋壳雕又称竹壳雕,是以毛竹笋壳为原料,通过绘画、雕刻、剪贴、上光等工艺 *** 而成的新颖工艺品。笋壳雕集竹雕(浅雕)、脱胎、竹编于一身,体现了笋壳自然 *** 、花纹及质地轻巧的特点,别具一格。

拦街福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 *** 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

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由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芥菜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

“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三朝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

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 *** 、 *** 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

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五月忌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三月三畲族的“三月三”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村前村后都飘荡着清香。乌米饭是用乌饭叶柴的叶子煮汤,然后用这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米捞起来以后放在容器里一蒸即可。

你的定义不准呀,不能用90为分界线,我是80的,但是父母辈的很多传统事件我也是不太注意的,怎么说呢,应该是在 *** *** 前和 *** *** 后是一个大的变化,你用这个做分界线的话,会准确很多的。

我记得以前有一本书,叫做矮凳桥XX的,记录了很多温州的传统事项,很不错,但是现在好像没有看见专门对比温州文化变迁的书,温州的文学界有点落伍了。。。。。。。。。。

不过好像还是有这些书的,我看过一本《其实你不懂温州人》的书,就是对温州人的一个详细描写,不过没有很明确的文化对比。

如果你一定要找90前和90后的对 *** 话,比较难,去书城看看有没有吧, *** 上可能也有相关文献吧。

杭州622事件 最近杭州发生的大事-第1张图片-

三、浙江嵊州怎么样

嵊州,是浙江省绍兴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东邻奉化和余姚,南毗新昌、东阳,西连诸暨,北接上虞,全市总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是全国之一批经济 *** 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嵊州是越剧故乡,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有书圣故里、天下之一瀑、绍兴温泉城等。

2013年,嵊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9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2013年末嵊州市总户数26.31万户,户籍总人口73.37万人。

公元8年,因当时王莽称帝建立新朝,把历法改了,定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当时剡县被改名为"尽忠县"。王莽非常迷信符命。所谓符命(又称谶纬),是一种诡秘的隐语、预言,王莽利用符命想说明包括他篡权称帝在内的一切改变皆是顺应天命的。所以他一登基,就刮起了一股改名风,不仅历法改了,钱币改了(废除了五铢钱),所有的官位名也改了,朝中官职均一一改名,郡太守改名为大尹,县令、县长改名为宰。许多地名也改了,长安改名常安后,又改名为新安。汉时今属浙江的20县,改名的有13县。有的还三番四次地改。剡县就是那时候被改名为封建意识极浓的"尽忠县"。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他当然认为王莽的滥改不成体统,于是将"尽忠县"恢复西汉时的原名"剡县"。

嵊州旅游景点据《剡录·县纪年》载,"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武德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这位皇帝怎么会对立州设县这等大事随心所欲、时立时废呢?原来这立州之事非他所为。隋末唐初,江南一带群雄争霸,开始剡县为隋末吴兴太守沈法兴自称"江南大总管"(梁王)的辖地,不久李子通赶走了沈法兴,自称吴帝,剡县又为其属地。唐武德四年(621),占据江淮,自称吴王的杜伏威归顺唐朝,被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仍封吴王。杜伏威立即派义子王雄诞 *** 李子通。这李子通早先曾投靠过杜伏威,后两人有隙,他就带兵袭击杜伏威,几乎要了他的命,后移师江都,抢占了沈法兴的地盘称帝。在王雄诞的攻击下,李子通兵败投降,被杜伏威解送朝廷。次年(622)杜伏威去长安入朝称贺,被封为太子太保,留在京师。他临行前将军权交给了王雄诞。然而与他有"刎颈之交"、共同举事的辅公祏却心生异心,乘王雄诞生病时,伪造杜伏威来信,让他交出军权并杀了他,自己称帝,国号大宋,公开反唐。辅公祏称帝后,任命帮他谋划称帝的道人左游仙为兵部尚书,兼越州总管,处理军务。所以设越州总管府是这个时候这些人的决定。其时越州总管府下新立了三个州:鄞州(今宁波)、姚州(今余姚)、嵊州,嵊州下设剡城县。因此嵊州设立的确切时间应在622年甚至稍后,存在时间恐怕不会到四年。因为武德七年(624),唐高祖命李孝恭领兵南征,辅公祏战败被擒杀。至此,中国大势,已归统一,唐高祖开始整顿内治,正官制、定学制、修刑法,对割据势力自设的州县,当然视为不成体统,予以废除,嵊州与剡城县又复原名剡县,时在武德八年(625)。

在五代十国时,剡县一度改名赡县(一作瞻县)。那时剡县为吴越王钱镠的属地。钱镠虽不称帝,但"行天子之制",出于避讳忌讳、避凶趋吉、荣耀乡里等原因,他和他的继承 *** 量地、频繁地进行县名更改。当时其属地中在今浙江境内的62县,经改名命名的近三分之一。梁 *** 二年(908),钱镠以剡城"人物稍繁",分剡东13乡置新昌县,余下27乡,改为赡县。近据钱镠研究者考证,改名系钱镠的之一任继承人、文穆王钱元瓘所为,时间在后晋天福五年(940)。《十国春秋·文穆王世家》有"改剡县为赡县,恶剡有二火一刀为不祥也"的记载。赡与剡同音,是个吉祥字,充裕、 *** 的意思。但"一作瞻县"却有些费解。太平兴国三年(978),其时的吴越国王钱俶将其所属的军、州、县、户、籍、仓、库,尽献于朝,史称"纳土归宋"。宋太宗对吴越国时所置的新昌等多作认可,却将赡县复名为先朝留下的旧名剡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剡县被改名嵊县。起因是剡县有个仇道人(裘日新)于宣和二年率众响应方腊 *** ,攻克县城, *** 知县,声震朝廷。朝廷急命 *** 童贯率军南下 *** 。第二年4月,方腊兵败,5月仇道人被杀,战事息。参与 *** 仇道人的越州统帅刘韦合(《剡录》称知越州刘述古,似为一人)认为剡城多事与"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有关,奏请朝廷改剡为嵊,诏从之。另说此名为童贯所改,亦有可能。因宋徽宗几乎不理朝事,行政大权均 *** 童贯之手,既然是"诏从之",也算是皇命了。

嵊县存县时间874年,至1995年,经批准,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从此,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升起在世人面前。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北纬29°35′,东经120°49′。东邻宁波市奉化市、宁波市余姚市,南毗新昌县、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柯桥区。嵊州市境域东西长 *** .1千米,南北宽55.4千米,总面积1784.43平方公里。

嵊州市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剡溪横贯其中,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嵊州市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中部到东南地势较低,丘陵山地面积占嵊州市的77%,剡溪以东有四明山脉,主峰海拔1096米,以西为会稽山脉,主峰山脉西白山,海拔1017米。

嵊州市位于曹娥江流域上游,境内有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三大水系在城关以 *** 合于剡溪,还有黄泽江在城关以下六公里处汇入剡溪,四大水系呈向心状分布,剡溪至三界以下汇入曹娥江。嵊州市风光

嵊州市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446.8毫米,日照1988小时,无霜期235天。

2013年,嵊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9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按户籍人口计算,嵊州市人均生产总值54023元,按年平均汇率(6.19元)折算,人均生产总值8727美元。从三大产业看:之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6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2.29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7.52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65.8%和30.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51.1:39.7,其中三产(服务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2013年,嵊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38.62亿元,增长2.8%;林业4.56亿元,增长5.1%; *** 10.42亿元,增长2.3%;渔业0.57亿元,增长-0.8%。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三界新有机农业园区等项目顺利推进,新增各类省级农业园区26个。嵊州市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粮食总产量17.06万吨,亩产达397公斤。蔬菜种植面积19.06万亩,蔬菜产量40.6万吨;油菜种植面积4.44万亩,油菜籽产量0.5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42万吨。全年生猪出栏41.17万头,家禽出栏161.7万只,肉类总产量3.04万吨。

2013年,嵊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9.71亿元,同比增长3.8%,占嵊州市工业总产值的40.3%。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25.34亿元,增长3.2%,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79.4%。其中领带服装产值1 *** .24亿元,增长4.0%;机械电机90.56亿元,增长4.8%;电器厨具70.53亿元,增长-0.6%。嵊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69.34亿元,增长8.0%,新产品产值率41.3%。嵊州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产值216.39亿元,占嵊州市规上产值的52.8%。

2013年,嵊州市有建筑业企业资质二级晋升一级2家, *** 晋升二级2家, *** 核准9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外拓河南、江西、贵州等省外建筑市场,预计省外建筑业总产值占全部的近70%。加强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管理,共处理工资拖欠事件4件,清理拖欠工资约11万元,退取民工工资保证金82次共计380万元。获"越乡杯"优质工程14项,获绍兴市"兰花杯"优质工程奖5项。

2013年,嵊州市完成限额(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2.51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7.20亿元,增长10.9%;工业 *** 投资97.29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投资61.30亿元,增长14.8%。嵊州市工业投资项目共 437个,其中计划亿元以上项目30个,比2012年多5个,共完成投资24.86亿元,同比增长79.0%;5000万元至亿元的项目81个,比2012年多15个,共完成投资29.58亿元,同比增长29.4%;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326个,共完成投资42.85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5.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嵊州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2亿元,其中工业 *** 投资33.91亿元,分别占嵊州市的22.8%和34.9%。

2013年,嵊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33亿元,同比增长15.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33亿元,增长1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00亿元,增长15.8%。据嵊州市限上企业统计,汽车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汽车零售额12.20亿元,增长47.3%,与之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1%。其他增长较快的有,中西 *** 品类增长42.0%,金银珠宝类增长58.0%。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 *** 、针纺织品类趋向稳定,分别同比下降1.1%和1.4%。

2013年,嵊州市进出口总额16.29亿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进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自营出口15.22亿美元,同比下降4.0%。从商品结构看,领带服装出口7.90亿美元,电器厨具3.57亿美元,机械电机1.0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0.2%、-21.1%和-11.7%,其中领带服装占出口总额的51.9%。从出口国家(地区)看,对美国和欧盟出口额分别为4.09亿美元和2.84亿美元,分别下降1.7%和10.9%;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为8537万美元和7493万美元,分别增长2.7%和6.6%。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杭州 大事 发生 最近 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