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广州地方志,以及广州地方志发展史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东莞地方志的东莞历代编修县志
(元)郭应木修陈庚纂元皇庆壬子(1312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
郭应木,资州人,判官。庚,东莞人。咸淳甲子乡贡进士。
是志既佚,存皇庆癸丑正月郭应木序。宋元东莞县,旧为宝安县地,此用古县名。明正统陈琏序云:“元皇庆壬子,摄事资中郭居仁嘱邑儒陈庚纂辑成编,曰宝安志,简核而当。后板毁于兵燹。”
(明)庄恭陈义纂明永乐初佚见《阮通志.艺文略》
《周志》:恭,字克敬。洪武丙子举人,官丰城教谕。恭、义皆邑人。
正统陈琏序云:“永乐初,邑人上林教谕庄恭,与邑人陈义访得旧本,续而修之。第纪载疏略,览者病焉。”
(明)周式修陈琏纂明正统7年壬戍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周式,江西人,正统三年任县丞。
正统四年,陈琏致仕归,邑丞周式延聘纂修县志。于是询之耆老,搜诸遗佚,一本元皇庆壬子旧志,增入明代 *** ,文武、公署、事迹,与夫晋绅诗文,萃而成编。适罹兵革,而未镘梓。是志只存正统七年壬戍夏六月陈琏序。
(明)吴中修卢祥纂明天顺八年甲申(14 *** 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残存卷1-3,书中“国朝”两字剜改为“明朝”,当是明刻清印,《中国地方志综录》著为“重刊天顺八年本”。《阮通志.艺文略》:佚
吴中,江西平乐人,进士,天顺五年任知县。卢祥,邑人。
此志是以正统陈琏所纂旧稿为蓝本,厘正重修之,稿凡三易,五阅月而后成。
(明)刘存业纂修,明 *** 十七年甲子(1504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
存 *** 十七年甲子七月刘存业序,略谓:天顺志修后至 *** 甲子,又历四十余年,板刻散亡,篇帙残落,晋江陈宁以进士来宰是邑,延存业纂修邑志,记山川、道里、户口、顷亩、物产、吏治、风俗、人才等。
(明)乔诰修谢邦信纂嘉靖四十一年壬戍(1562年)佚见《阮通志.艺文略》存嘉靖四十一年黄佐序是,志是在修《广东通志》时,檄各县上缴邑乘重修的。
(明)孙学古修陈士俊纂佚见 *** 《东莞县志》,存陈士俊序《阮通志.艺文略》未载
(明)汪运光修张二果纂曾起萃重修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清抄本
汪运光,江南歙县人,进士,崇祯七年任知县。二果,邑孝廉。
是志纂修,历时五年,张二果为总裁,曾起萃订证。其凡例云:其事纪始自帝尧,仿万历《广东通志》例,其地舆、学校、赋税则较旧志为略,而官师、名宦则较前志为详,外志亦仿《通志》例新增贪酷一项。是志之特点,记载了东莞明代少数民族瑶族资料,此资料后志失载,直至 *** 陈伯陶修邑志,始将此资料补入。为海内孤本。
(清)郭文炳修李作楫张朝绅纂清康熙二 *** 己巳(16 *** )日本内阁文库藏
郭文炳,直隶蠡县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任。
郭文炳序略云:“文炳下车,会逢圣天子特别史馆纂修大一统全书,诏徵天下郡国新志,炳仰承宪檄。”以崇祯己卯志为基础,补以五十余年事迹,自地图、沿革以及人物、艺文、称名取类、皆所以志。
是志修道光《广东通志》时见存。
(清)周天成修邓廷喆陈之遇纂清雍正八年庚戍(1730年)修成、刻本,雍正十年序,天津图书馆藏故宫博物院藏本为雍正刻乾隆印本
周天成,江南上元人,举人,雍正四年任知县。
雍正八年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廷邑人邓廷喆等九人开局纂辑县志,自康熙己巳迄于雍正庚戍,增补四十余年史事,四阅月而告竣。其卷帙品目,悉仍前志。取材于旧志、补缺芟芜、补其所未逮,事核而词雅,视旧本增十之四。
(清)彭人杰修黄时沛纂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东莞县署刻本省城存古堂承刊叙事至嘉庆二年续志2卷(清)范文安修嘉庆四年巳未续修,仅及人物、艺文两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
《中国地方志综录》作:彭人杰范文安修黄时沛纂嘉庆三年刊本东莞县续志2卷嘉庆三年后近代印本
彭人杰,江西庐陵人,监生,乾隆五十九年任知县。
嘉庆二年,邑令彭人杰聘黄时沛为总纂,设局重修邑志,“乃取前志,芟其冗蔓,订其讹阙,于事为因,于义为创,属草于仲夏,七阅月而告成,事增于前者十之四,文省于旧者十之二。”续志之体例,一依“彭志”。
此志是乾隆修《四库全书》以后纂修的,因此将前志中的人物及著作有属禁毁者,悉抽出,其志例云:“向查办遗碍书籍时,府县志皆奉文铲削。今于列传、 *** 中删除净尽,遵功令也。”东莞南明抗清人物及清初具有反清思想的著作家不少,此志汰删之不收,其志例云:“人物细为增删,凡所厘正,悉以明史。”修成后,邑人意见很大,因作续志,专补人物,艺文2册,请邑令范文安的剞劂并行。
此志与他志不同点,物产一门听收之品类,皆以本县之特产,或他县亦有,而属较珍贵者,一般常见,又属各县所共有者,概不录,只录其瑰异者,故物产只记鱼冻布、盐、荔枝、鲥鱼、紫石英、密香纸等共二十种。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为报纸本,字迹漫漶,并有缺页,系 *** 重修邑志时,将原版重印。
(清)何仁山纂见《陈志.采访册》
(清)邓蓉镜纂见《陈志.采访册》
(民)陈伯陶纂修民十年辛酉(1 *** 1年)修成民十六年丁卯(1 *** 7年)东莞养和书局铅印本叙事至宣统三年七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
陈伯陶,邑人,清光绪 *** 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国史馆总纂,擢江宁提学署江宁布政使。辛亥 *** 后,隐居九龙,以著述终身。
乙卯(民四年)邑人议修志,从沙田公产拨出经费,以陈伯陶为总纂,迁志局于九龙,仿阮元《广东通志》及南、番诸志例,重为纂辑,历六载方成。
前志体例未尽善。乃博行采访,详加徵引,典核详赡,远胜旧志。因《彭志》过于简,因此,有关嘉庆以前史事,徵引了明本《卢志》残本、《张志》旧本、及《古今图书集成》所刊广州府志内纪东莞事,明以前事,悉行采录。而《周志》整饬详赡,故援引独多,并参考了《阮通志》、《戴府志》及他省方志中有载东莞人物治绩者。以三种志稿为蓝本:一、邓淳《东莞志草》(是道光修《阮通志》时纂修上缴的稿本,《阮通志》称为《东莞志草》);二、何仁山纂《东莞志稿》(是同治修《戴府志》时,辑呈志局的);三、邓蓉镜纂《东莞县志稿》(即邓蓉镜光绪末致仕后所纂者)。
此志较前志(即《彭志》)不同之处:1、参考图书及采访资料(采访费时三年)丰富,广为徵引,注明出处,其有差错者,则加考订,予以按语。2、采用陆军测量局新图。3、人物传,特别是明代东莞人物,博考群书,证以状、志、家传,人物比旧志增多,而且详细,且可订正史之误。4、艺文处理较好,专载书目,分经史子集,并录序语附注于后,其诗文分归各类。其记载清末兴学堂,废科举,设铁路,办实业及其他新政,均甚详明。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处理明代东莞人物方面,敢于打破框框,针对《彭志》“明代人物,悉依《明史》。”这一义例,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明史》列传撰修人万季野有局限 *** ,一是受当时 *** 阶级文网的影响,时事多忌讳;二是广东边远,上送的志书、状、志、家传不多、参考材料不足,致使明代东莞人物不少未收入《明史》列传,如袁督师(崇焕)诸人并未及之。因此,对明代人物传,作了考证与补充。
( *** )李仁荪编著,散见于 *** 三十五年至三 *** (1946-1949年)东莞《 *** 报》、《平报》连载,时值莞邑解放,书未成。
李仁荪,东莞人,广东公 *** 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东莞私立明生中学校、 *** 知行中学校教员,东莞翰香小学校校长,广东省文献 *** 会顾问,东莞县文献 *** 会主任 *** ,东莞县修志局主任专员,东莞县参议会参议员等职。
由东莞县志编纂 *** 会编写,得到中山大学历史系杨荣国教授及十多位师生的协助编成,1958年脱稿。该志是第二次修订稿,是编纂 *** 会根据初稿和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后修订的。
——摘自《东莞县志要录》东莞市档案馆编印
二、问个历史与地理的问题:原广东广州府
1、现在是佛山市南海区,2005年5月,南海区辖2个街道(桂城、罗村)、6个镇(里水、九江、丹灶、大沥、狮山、西樵)。你的祖籍就在这几个镇里,实际你可以找这个市内地方志,一个个核对
2、只查到这些,金利司堡已撤销,分为其它县乡,也没有相关记载,更别说大罡乡了,成书于宣统二年之《南海县志》已把原来之金利、三江、泌冲、鼎安、黄鼎、西林六个都分别改为九 *** 簿(从鼎安都分出,原称九江厅,由县主簿直辖,至此以主簿称之,也有称为主簿司的)和金利、三江、神安、江浦、黄鼎、五斗口六个司,下辖67个堡。
3、广州府元广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五:
4、南海县。西北有石门山、双女山。南滨海。又南有三江口。三江者,一曰西江,上流合黔、郁、桂三水,自广西梧州府流入;一曰北江,即浈水;一曰东江,即龙川水。俱与西江会,经番禺县南,入於南海。西北有三江巡检司,本治侧水村,后迁村堡。又有金利、西南有神安、又有黄鼎、又有江浦四巡检司。又南有五斗口巡检司,后迁磨刀口,又迁佛山镇。
5、广州府:领县十四。有厅三:曰佛山,曰前山,曰 *** 。
6、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从化,龙门,新宁,增城,香山,新会,三水,清远,新安,花。
三、广州有哪些 *** 遗迹或者历史名胜
奉化 *** 纪念堂前身为中山纪念堂。奉化老城北部的锦屏山,宋代起即为民众踏青优游之地。1 *** 5年3月 *** 先生逝世后,原有的锦屏山宋家坪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并着手增建中山纪念堂、县立图书馆(后称中正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无论是破土动工,还是落成,奉化中山纪念堂都堪称之一。”裘国松在1994年出版的《奉化市志》中找到了依据,“1934年1月由陈布雷堂兄、近代宁波文化名人陈训正撰写的《奉化中山公园记》,明确记载奉化中山纪念堂是在1 *** 5年6月,也就是 *** 辞世满百日的时候动工兴建的,并历经三个寒暑于1 *** 8年落成”。
广州 *** 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 *** 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 *** 7年12月11日中国 *** 领导的广州 *** 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 *** 公园。
陵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 *** 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 *** 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血祭轩辕”,为 *** 所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 *** 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 *** 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 *** 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 *** 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
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 *** 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 *** 4年~1930年 *** 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 ***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 *** 4年以后,中国 *** 及 *** *** 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 *** 战争和 *** 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之一次 *** 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 *** *** 训练军官,是 *** 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秀全故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纪念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州 *** 烈士陵园
关于广州地方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